课程简介
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,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要求,从“传统工匠”的界定出发,在对我国古代工匠的发展历程、历代工匠的贡献与成就讲解的基础上结合美国、德国与日本关于著名工匠的历史案例,挖掘工匠精神的渊源与发展、内涵,培养学生正确认知、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,使之具有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,进而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课程目录
-
课程概览
-
模块一 工匠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界定
-
模块二 工匠的培育与技术传承
-
模块三 工匠精神的传承
-
模块四 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
-
模块五 工匠精神国际篇
-
模块六 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
-
模块七 身边的能工巧匠
-
图片欣赏
课程标准
大国工匠
课程标准
课程性质:专业核心课程 课时:34 课时 适用专业:各类专业
1.前言
1.1课程的性质
本课程是一门匠心素养课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,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要求,从“传统工匠”的界定出发,对我国古代工匠的发展历程、历代工匠的贡献与成就的基础上结合美国、德国与日本关于著名工匠的历史案例,挖掘工匠精神的渊源与发展、内涵、现代价值意义,培养学生正确认知、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,使之具有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,进而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1.2设计思路
本课程谈古论今看天下,通过中外名匠的经典案例分析,使学员真正领悟到工匠精神之核心内容并在学习、生活、工作中实际去运用。使学生真正具备“敬业爱岗、遵章守纪、乐于奉献,具有诚信意识与服务意识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”的职业素养,并以此为抓手从而提升综合素养。
2.课程目标
本课程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最终培养学生敬业爱岗、遵章守纪、乐于奉献,具有诚信意识与服务意识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专业精神、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。
2.1知识目标
了解中国传统工匠的渊源与发展;
了解中国工匠的主要成就与更新;
掌握现代工匠对传统工匠的传承与发展;
掌握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;
掌握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;
掌握工匠精神的表现;
理解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英国、瑞士、法国、意大利等国家工匠精神的主要特点和代表。
2.2能力目标
能够从工匠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探索工匠精神的起源;
能够分析工匠精神的现代意义;
能够掌握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;
能够严谨与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行业;
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国精神的纽带;
能自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。
2.3素质目标
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历史自信和民族自豪感;
培养学生对工作的敬畏、对事业的专注、对责任的担当;
培养学生坚守的优秀品质,以及对工匠精神传承与弘扬的责任意识;
培养学生树立持续、注重细节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;
培养谦和礼让、团队合作精神;
培养学生取长补短、兼容并蓄的胸襟
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
培养学生正确认知、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,使之具有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
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
3.课程主要内容和要求
序号 | 工作任务 | 模块 | 知识目标 | 能力目标 | 素质目标 | 课时安排 |
1 | 工匠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界定
| 传统视角下“工匠”的界定 | 1. 了解何为工匠 2. 了解工匠这一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 3. 了解工匠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 | 能够从工匠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探索工匠精神的起源; |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历史自信和民族自豪感; 培养学生坚守的优秀品质,以及对工匠精神传承与弘扬的责任意识; | 4 |
中国古代工匠的历史渊源 | 1.了解传统工匠产生的生产力背景 2.理解工匠的技术传承
| 能够理解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; | ||||
传统工匠的现代转型 | 1.了解传统工匠的技术过程 2.掌握传统工匠的角色转型
| 能够分析传统工匠向现代工匠转型的历史必然 | ||||
2 | 工匠的培育与技术传承 | 工匠培育途径 | 1.了解现代工匠内涵的界定 2.了解官府主持的的工匠培训 3.了解家传技艺的培训方式 4.了解师徒相传的培训方式 | 能够分析工匠技术传承不同方式的优劣及存在的历史背景 | 培养学生对工作的敬畏和对事业的专注 | 2 |
3 | 工匠精神的传承 | 传统工匠精神的产生与发展 | 1.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工匠 2.掌握中国古代传统的工匠精神 | 能够掌握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 |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历史自信和民族自豪感; | 2 |
中国传统文化对工匠精神的影响 | 1.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工匠精神发展的积极作用 2.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工匠精神发展的积极作用
| 能够辩证地分析民族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关系 | ||||
4 | 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| 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侧重 | 1.工匠精神 2.创新——美国工匠精神 3.—丝不苟—一德国工匠精神 4. 匠人文化——日本工匠精神 5. 求尽善尽美——瑞士工匠精神追
| 能够了解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不同国家的不同侧重 |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辨析能力 | 2 |
5 | 工匠精神培育的国际篇 | 美德日瑞士英法意大利等国工匠精神的特点和体现 | 1.了解美国工匠精神的特点和体现; 2.了解德国工匠精神的特点和体现; 3.了解日本工匠精神的特点和体现; 4.了解瑞士工匠精神的特点和体现; 5.了解英国工匠精神的特点和体现; 6.了解法国工匠精神的特点和体现; 7.了解意大利工匠精神的特点和体现。 | 通过外国的工匠及其工匠精神体现领会工匠精神的实质 |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| 12 |
6 | 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| 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 | 1.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.掌握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的不同
| 能够分析或预测本行业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|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
| 2 |
供给侧结构下的工匠精神 | 1.了解供给侧改革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 2. 理解供给侧改革对工匠精神的新要求
| 能够分析供给侧改革对本专业从业人员的影响 | 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良好品质 | 2 | ||
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必然要求 | 1.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 2.掌握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的关系
|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| 2 | |||
工匠精神有助于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自我 价值
| 1.了解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 2.理解社会价值的内容 | 能够正确分析个体的人生价值 |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| 2 | ||
7 | 身边的能工巧匠 | 身边的能工巧匠 | 1.了解当代中国各行各业中杰出工匠的工作内容、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 2.了解杭州地区的能工巧匠工作业绩
| 能够客观总结身边能工巧匠取得成绩的原因 | 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、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当代工匠;培养学生正确认知、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,使之具有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
| 4 |
4.1 教材编写
本课程是一门以提升“学生素养、职业素养、公民素养”为目标的课程,课程教材的编写建议根据课程标准,为学生提出一些引发思考题目,充分体现工匠精神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职业素养的合适教材。
4.2 教学建议
(1)全面把握课程目标
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课程目标,改变过去偏重机械的知识灌输,以培养学生的匠心素养、提升精神境界为主,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的素养。
(2)引导学生自主学习
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、组织者转变,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,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,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。
(3)充实教学内容
本课程主要强调教师理论的讲授,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,教师应该充实教学内容,从深度和广度上引导学生,稳稳地把住学生学习的方向,不断的充实教学内容,进行适当的引导,使学生沿着本课程设想的任务模块和评价标准前进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能工巧匠,特别是深入了解校友中杰出工匠的工作内容、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;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、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当代工匠。
4.3教学条件
本课程授课需要有稳定的网络和界面友好、便于操作的网络平台。
4.4教学评价
(1)平时的作业考查。每次所布置的作业和练习,都计入平时成绩,占总成绩的 40 %。
(2)课程结束的考试采用在线测试的方式。
4.5课程资源
除视频资料外,提供以下教学资料
(1)工匠精神: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, 亚力克·福奇(Alec Foege),浙江人民出版社
(2)工匠精神——向价值型员工进化,付守永,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
(3)工匠精神,郭峰民,电子工业出版社
(4)工匠精神——开启中国精造时代,曹顺妮,机械工业出版社
(6)大国工匠——寻找中国缺失的工匠精神,杨乔雅,经济管理出版社
(7)中国传统工匠,胡长荣,中国农业科技